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第二站在广州开幕
4月8日,由北京服装学院作为申报主体的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第二站,在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广绣园开幕。作为“锦绣中华”品牌在粤港澳大湾区“在地探索”的鲜活案例,除静态展览外,4月8日至12日,展览现场还将进行为期5天的活态展演。此次“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将以巡展形式在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苏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北京(中轴线)、海口(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宁(黄河流域)等地展出,集中展示近年来传统织染绣类非遗项目保护成果,诠释传统织染绣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转化与应用,链接传统与当下。
在展览开幕式暨“广州传统工艺分类保护研究项目”启动仪式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马佩、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关立新分别致辞。热闹喜庆的醒狮表演、悠扬动听的广东音乐、扮相华美的粤剧等,令观众们感受到浓厚的非遗魅力。“知否岭南”“丝韵江南”“彩云之南”三大主题空间的百余项代表性传统织染绣类非遗项目齐聚一堂,使多元地域文化的互鉴绽放出迷人光彩。随后,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马佩,广东省文化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陈杭,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山东省文化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关立新,广州市文化馆馆长董敏,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等领导及嘉宾共同完成醒狮点睛环节,将开展仪式推向高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开幕式现场展演
锦绣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馆共建签约仪式
嘉宾共同完成醒狮点睛环节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关立新致辞
展览在古色古香的广州市文化馆广绣园内举行,包括“序厅——锦绣情缘”“铺锦列绣——知否岭南”“天孙织锦——丝韵江南”“阑干斑布——彩云之南”4个主题展区。展览选取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织绣染类项目,链接不同城市的文化基因与生活美学,并携手多位艺术家及设计师,打造独特审美特质的“生活艺术样板间”,探索传统文化回归当下生活的范式。
影响世界 中国声音
此次展览探索传统“文化空间”在当下生活更为融洽的场所关系与精神内核,因地制宜,立足广州这个具有特殊区位优势的城市,以“影响世界的织物、茶叶、瓷器”等为线索,挑选突出地域性、民族性的项目打造具有开放性的“生活艺术样板间”。如以广绣、粤剧、香云纱、广彩瓷、广作家具等打造“知否岭南”展区,以苏绣、苏州评弹、缂丝、苏作家具等打造“丝韵江南”展区,以扎染、银器、白族三道茶等打造“彩云之南”展区。通过强调空间感、互动感、体验感,展出具有岭南文化、江南文化、滇南文化特色的纺织印染绣项目。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营造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适用场景,以影响世界的“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探索由传统工艺打造的文化空间带来的现代生活体验。
“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园林展厅
“铺锦列绣——知否岭南”展区
“天孙织锦——丝韵江南”展区
“阑干斑布——彩云之南”展区
项目负责人、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沈华菊现场讲解
古法今用 链接生活
展览采用静态展览、动态展示、活态展演、数字化展示等手段,多角度呈现“锦绣中华”文化品牌平台上的织绣印染代表性项目。除展出各项目代表性作品外,还链接多位设计师,设置“艺术与生活”板块,搭建设计师对话传统工艺的交流平台,把传统织染绣技艺当中蕴含的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结合起来,促进设计力量渗透其中,探索一种超越“时间”的价值。通过挖掘传统美学,激活其生命力,赋予其新的能量,不断探索适应当下的消费语境以及适合传统文化生存的场域。
为契合兔年主题,还专门打造“大展鸿‘兔’”展区。“兔”为主体形象,非遗传承人围绕不同非遗技艺创作出风格多样的衍生品。
此外,由于此次展览是在园林式文化空间举办,为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灯彩制作技艺与机械电动装置相结合,制作蜻蜓、蝴蝶等昆虫艺术装置,布置出的室外展区成为孩子们游园时的最爱。
广绣园内的沉浸式昆曲展演
“艺术与生活”展区
“大展鸿‘兔’”展区的刘氏布偶
灯彩制作技艺与机械电动相结合的室外装置
地域对话 一线千里
项目打破传统巡展模式,根据巡展地不同的地域文化更换具有当地特色的展览项目,突出地域性、民族性,彰显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营造出与环境相适宜的展示空间,提供在地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开幕当天,作为与“锦绣中华”展览配套的“用字引领 设计致用 用者参与——传统工艺振兴优秀案例专题座谈会”以及“广州传统工艺分类保护研究项目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来自广西、福建、江苏、浙江、云南等地的传统工艺专家、传承人等,与来自广州市的传统工艺分类保护研究相关专家一道,共同探讨传统工艺振兴与高质量传承发展之路。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作学术总结。
专题座谈会
北京服装学院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工作,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滋养、源头活水和精神引领作用,结合实践案例,不断践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此次“锦绣中华: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巡展第二站,以“影响世界的纺织印染绣项目”为策展主旨,以文化为纽带,串联广州传统工艺文脉,为传统工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融汇,以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
来 源 | 美术学院
美 编 | 吴柏萱
责 编 | 郄 程
编 审 | 张宏娜
党委宣传部 出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