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动态 > > 正文

“十四五”期间沪渝蓉高铁建设对崇明高铁小镇片区产业布局的影响

2023-04-12 17:41:31 来源:北大纵横

2644字 | 5分钟阅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沪渝蓉高铁穿越(设站)崇明岛西部,将是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极具战略意义。高铁经济主要体现在同城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和经济社会变革效应。高铁站片区的发展,称之为ROD模式,是以高铁及其关联交通枢纽带动的城市高密度开发模式。随着现代交通系统的升级,高铁站及其周边地区不再是单一的交通集散空间,而是整合交通服务、商业、商务、文娱、会展、现代服务等城市新型功能区。

高铁开通契机下崇明发展的优势

一是交通格局打开带来城市、产业定位提升。一方面带来城市定位的提升。以崇明站为核心的西向通道的打通,以陈家镇站为核心,衔接上海中心城的东枢纽的打造。沪渝蓉高铁建设为崇明带了新通路,实现了“西联大虹桥,南通长三角”。另一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破局思路。崇明产业功能主要集聚在长兴岛,三岛间产业功能缺乏联动。而随着岛内、岛外交通状况的全面提升,未来崇明可以站在“上海北大门”这一更高起点上进行谋篇布局。

二是加大环崇明岛产业资源流动。崇明岛周边产业集聚带大致可以分为:嘉昆太、南通-启东、宝山、长兴产业集聚区。依托上海在海洋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数字产业等战新产业的先发优势,作为串连北向的重要节点,主动融入周边产业集聚区。

图1 环崇明岛产业集聚带

三是高铁放大了优势资源的吸引力。随着通勤条件的改善,崇明岛凭借自身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的优势,优越的自然环境、较低的土地成本,对于上海及周边区域科研创新类“2.5产业”的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高铁开通契机下崇明发展的劣势

一是崇明本岛产业基础薄弱。崇明本岛产业总体层次较低,没有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产业行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以卖初级产品和代加工为主,品牌影响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在不能准确把握机遇的前提下,高铁大交通贯通可能带来“过路经济”,导致人才、资金、消费等资源进一步流失,新产业形态更加难以起步。

二是创新资源及产业人口不足。高铁小镇所在城桥片区人口增长缓滞,规模、增量和增长率的实施完成度均较低。一方面,崇明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资源匮乏,产业基础薄弱,对高端产业和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城桥镇经济基础薄弱和对外交通不便,人口外溢现象严重,本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素质、劳动力市场整体不佳。

二是交通瓶颈仍将持续存在。崇明岛的对外交通建设目前以东向通道为主,西向通道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状况短期内仍将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瓶颈。

对策及建议

结合自身的优势及劣势,高铁片区可以借鉴高铁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打造“新文旅+新科创”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挖掘区域特色,打造IP形象,创新文旅康养,引领区域商贸旅游消费升级。完善城市配套,提升生活质量,吸引常住人口。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逐步引入“2.5产业”产业,通过科创项目留住优秀人才,形成“城人产”的良性循环。

(一)践行“城人产”发展理念

按照“城、人、产”的发展关系和发展时序,优先完善城市配套,包括建设完善的道路交通、公园绿地、生态居住、教育医疗、生活商业配套等基础配套设施,以此吸引包括高级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技能型人才等各层次人才集聚。优秀人才的集聚又会吸引优秀的企业前来投资建设,由此形成城市发展、人才回流、产业集聚的良性发展闭环。

(二)构建以高铁站为中心的核心经济发展圈

主动融入上海科创产业生态,以高铁枢纽区为主要载体和核心,助力相关部门引入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方向相符合的一流科研院所,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机制,积极发展科创研发、生态商务等功能,打造生态智慧型服务业新高地。以“核心区-延伸区-外围影响区”圈层式为特征。

(三)积极推进高铁片区与工业园区的互补融合发展

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及片区开发顺序。复盘园区产业体系规划,各有分工,完善产业生态圈,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引入高校、科研机构、职业院校资源。加大对科技创新、应用研究、专业技术服务等“产业高端”环节的投入。高铁小镇产业布局建议以优先引进培育发达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策略,形成“合作发展+高铁枢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科研创新为代表的“2.5产业集聚区”。

(四)打造高铁经济发展的“三个高地”

一是打造生态智慧型服务业新高地。依托沪渝蓉高铁等区域性交通走廊,对接虹桥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主动融入上海科创产业生态。

二是推进全域旅游,重点打造高铁旅游发展新高地。借助花博会举办及其后续效应,与花博园区、明珠湖等崇明核心景区联动,打造多旅融合发展体系。整合利用崇明学宫、寿安寺、金鳌山等历史文化古迹和竹编、灶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海岛文化体验游发展。

三是着眼宜业”,重点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着力构建立体化城市服务功能,依托自身优势,提高崇明商业服务能力和城市开放度,促进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发展。

(五)强化配套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支持。统筹考虑高铁沿线城镇人口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综合交通、生态环保和开放合作,加快出台支持高铁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沿线节点城镇发展高铁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服务业,增强经济向心力。

二是构建全面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搭建专业团队。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专项工作小组,保障项目从规划到落地的全过程。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建立邻近高铁沿线城市区域合作机制,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互联互通、产业对接互补和生态共建共享,建立经常性的合作交流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畅通合作交流渠道。优化招商引资机制。需要完善的招商引资机制,给外来投资者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不断从外部吸引资金流入,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是加大高质量的产业人口导入。与高端科研教育资源加大合作。积极与上海市区以及其他地区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或开设分支,强势导入优质科教资源,强化人才基础,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推动职业教育院校的引入。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窗口期,引入职业院校落位,吸引并培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抓住政策契机加大人口导入。针对崇明优势和主导产业,突破招人引人限制,在人才落户、柔性引才等方面形成更具影响力的机制。

作者:吴倩,北大纵横合伙人

作者更多文章推荐

各位读者朋友,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如果您还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推送的文章,请记得给北大纵横公众号设置星标。
点击上方“北大纵横”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欢迎点赞和在看,转 发分享,留下您的评论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原创作者↓↓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大西洋劳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